霞庄村始建于北魏时期,1600多年来经过历代整修,人口居住相对集中。整个村庄从高处俯瞰,街道呈丁字形。大街连小巷,小巷通个家。家户几乎都有后门,树多巷深,四通八达。 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首府,位于山西长治黎城县城北10华里处,北靠高大蟒山,南朝黎城盆地。村的东、西、南有三条深沟环绕,村庄内外大树成荫。房屋街道都隐在莽莽苍苍的树海之中,“远能看到村,近村不见村。” |
霞庄村约始建于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,由李王两姓先后共同居住建设,经过千年增建,街道分为五大道、四小道、十五巷,呈丁字形布局以青石铺砌。现存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时代,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其中村中现存有春秋阁、关帝庙、古戏台<乐武台>、真武殿、文昌阁等古建筑,是黎城县保持原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之一。” |
抗战时期,霞庄村曾是晋冀豫边区的首府。八路军总部、129师师部以及朱德、彭德怀、刘伯承、邓小平、左权等首长驻扎过,著名的北方局高干会议就在霞庄村村东的五龙庙里召开。霞庄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,又有辉煌的红色文化,是集中国古代和现代文明的新农村。2007年春被黎城县政府首批命名为民俗文化村。 |
作家赵树理在黎城生活了长达5年之久,曾住在黎城县清泉、宋家庄等村,但为了体验生活足迹跑遍了黎城这块热土,著名的<小二黑结婚>、<万象楼>就是在这里定稿印刷的。 |
霞庄在抗日战争时期,曾是重要的指挥部 |
1937年10月,八路军115师工作团,由王风鸣率领来到霞庄。王风鸣率领等住在五道口王善文家多天。王风鸣在庙街召开大会,向群众宣讲中共中央<<抗日救国十大纲领>>,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护。使各阶层人民认识了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战的主张,消除了亡国悲观的恐惧心理。经过动员,全村相继有10多名进步青年参加了县牺盟游击队。 工作团经常找人谈话,秘密发展产党员。1937年11月,由工作团周股长介绍,进步青年王迎禄加入共产党。王迎禄是霞庄村,也是黎城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。 1937年年底,由129师工作团团长李大清介绍,王宽兴在牺盟游击队加入共产党。 1938年初春,129师师部在刘伯承、邓小平的率领下,由吴家峧村东的山岭上,走山路来到霞庄。 师长刘伯承、政委邓小平、参谋长李达等住王嵘家的解胸楼院,司令部住王密楼院(又称当铺院)。 政治部住到王利斌家院。政治部主任柴树潘、副主任宋任穷住到王利斌家的西房和南房。 |
抗日战争爆发后,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,1938年1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。他和师长刘伯承以太行山为中心,组织抗日武装,建立抗日民主政权,先后创建了晋冀豫、冀南和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 |
|
|||
霞庄村简介 | 北方局高干部会议 | ||
赵树理写作 | 刘伯承、邓小平故居 | ||
新华印刷厂 | 力群、赵子岳创作 | ||
北方局党校韦国清校长 | 宋任穷、彭德怀、左权指挥所 | ||
罗瑞卿旧居 | 晋冀豫省委党校冷楚校长 | ||
民俗文化第一村 | 129师386旅陈賡旅长 | ||
北方局党校韦国清校长旧居 |
|
霞庄村布局交错纵横,在抗日时期作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首府有其战略的重要性。 |
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会议在霞庄村五龙庙举行 |
保存完好的霞庄村的祠堂,是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物。 |
长治霞庄村先后被评为黎城县民俗文化村,近年来积极与外界开展各种研讨会,于2009年9月15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民俗文化村。 |
知道这个黎城县的这个村庄是上党晚报的一篇文章,采访霞庄村是在2008年5月18日,随后在6月份率先以网络的方式<包含图片、文字形式>报道霞庄村,采取长横拉的网页布局方式寓意历史的久远。在网页完成时,欣闻霞庄村获得省人民政府的重视,获得更高的荣誉,在此谨以此网页作品祝贺! |
编后话 |
作者与霞庄王村长在村委会合影 |
关注霞庄 站点地图 网站首页 霞庄 曾是晋冀豫抗日根据地首府,是邓小平、刘伯承等革命家工作战斗过的地方 是赵树理、赵子岳、丁玲创作的地方,山西长治霞庄是族文化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 Copyright ©Gaohenengyuan.com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Gaohenengyuan & GaoheEnergy 晋ICP备07001003 |
|
|
|
|
|
|
|
|
|